“院”闻其详 | 知行交融,志远通达——轨道交通学院欢迎你!
百廿苏大
你想知道的轨道交通学院
▼
知行交融,志远通达
轨道交通学院等你来
院长代言
学院简介
专业介绍
人才培养
学生获奖情况
学生境内外深造、交流情况
优秀师生及校友风采
学院云讲堂
走近轨道交通学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c3103d1qvxf
我诚挚欢迎广大学子来我院学习、深造,在这里锻炼、成长。
当下,交通强国进展如火如荼,我国的交通事业飞速发展,构建“安全、通畅、便捷、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成为社会和国家的共同期盼,交通运输行业越发成为莘莘学子成就自我、造福一方的广阔舞台。
轨道交通学院是面向交通运输行业设立的新型工科学院,以培养高素质轨道交通特色人才为己任,是交通运输行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摇篮,是交通运输决策咨询和学术交流的基地。学院设有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5个本科专业,与交通运输工程硕士点和智能交通科学与技术博士点形成了完备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有一支严谨治学、潜心教学的教师团队,他们将引领你们畅游知识的海洋;学院教学资源丰富、实验设备精良,让你们在实践、实训中夯实理论基础;学院激励青年学子科研创新,组织同学参加学科竞赛,厚植素养根基;学院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活力满满,给同学们广阔的展示平台;学院的校外实习基地友好、丰富,为同学们深造和就业助力不息。
青春正当时,交通有我在。青年朋友们,欢迎选择苏州大学,加入轨道交通学院,知行交融、气正志远,投身于蓬勃发展的交通强国事业,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院长 史培新教授
●学院简介●
轨道交通学院成立于2008年5月,是一个面向交通运输行业、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新型工科学院。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开拓创新,已经成为轨道交通行业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也是交通运输决策咨询活动和学术交流的基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45人,博士55人。学院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300余人。学院设有交通运输工程系、车辆工程系、土木与环境调控工程系、信号与控制工程系,组建了苏州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轨道交通安全与装备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交通工程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工业测控与设备诊断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学院面向轨道交通行业,科学研究与应用并重,近年共承担了4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各类省级项目,以及120余项面向行业的横向项目。学院在智能交通科学与技术博士研究生培养点,交通运输工程学术硕士研究生和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能源与环境、车辆工程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7个学科方向招收研究生,现有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38名;设有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5个本科专业。学院建有省级教学实践中心——江苏省轨道交通实践教育中心,建有车辆与轨道电气、交通运输与管理、工程力学、地下空间工程、交通能源与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学院还设有国家级节能型空调实训基地,还是原铁道部铁路机车司机培训基地;学院与国内外多家著名交通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教学科研合作关系。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支持和带领广大同学参与各级创新项目,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莙政学者、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等项目;同时学院积极组织参与各级各类竞赛,包括国际力学竞赛(亚洲赛)、“协鑫杯”国际大学生绿色能源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江苏省交通科技大赛、全国/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江苏省大学生知识竞赛等,屡创佳绩。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与韩国又松大学达成双方2+2双学历学生共同培养协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优本”项目;与美国凯西西储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知名高校达成研究生培养合作项目。学院先后多次组织参加了台湾轨道交通夏令营、韩国轨道专业修学夏令营和赴韩文化体验交流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类出国境交流项目,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为学生拓宽视野、提升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创造条件。
近年来,随着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苏州、杭州、宁波、无锡、南通等城市地铁的建设和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相关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旺盛。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苏州大学强大的多学科教育资源,为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创就业增添了活力。学院极其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在全省就业率统计中名列前茅;继续深造读研和海外留学的学生比例每年都在30%以上。
●专业介绍●
1车辆工程
培养目标:以轨道车辆工程为重点、兼顾汽车工程需求,适应现代交通发展对交通车辆系统设计、制造和运用等方面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基础知识扎实、素质优秀、能力突出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具备机械工程专业基础和车辆工程专门知识和相关技术,能在轨道车辆工程领域从事应用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及运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车辆工程专业已入选“苏州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
主要课程设置: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普通物理、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工程训练、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热工基础、车辆结构与原理、有限元基础及应用、液压传动与控制、汽车工程基础、车辆测试技术、制造技术基础、车辆动力学、工程经济与伦理等。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前景:本专业可以适应轨道车辆的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和运用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以适应汽车工程相关领域工作。具体包括:(1)工作就业,工作单位包括轨道交通公司、铁道部门、车辆设计制造企业、大型客运公司、汽车制造企业等,从事车辆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研发、车身及造型设计、车辆电子技术应用、车辆性能测试与试验研究、车辆制造工艺以及生产管理等技术工作。(2)国内外继续深造,本专业每年均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出国出境攻读硕士学位,以及保送或者考入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苏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深造。可攻读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和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专业方向研究生。
2019届毕业生情况:就业率98% ,国内外攻读研究生学位比例为32%。
培养目标: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为重点、城市综合交通为延伸,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突出,具有综合运输系统思想和国际化视野,基础知识扎实、能力突出、素质优秀的交通运输系统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具备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交通中某一学科方向的专门知识和相关技术,能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规划设计、技术开发、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设置: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普通物理、工程力学、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运筹学、交通工程学、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运输组织学、交通运输导论、工程测量学、场站及枢纽、城市规划原理、交通规划原理、数据库原理与设计、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交通设计、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智能交通系统概论、交通安全。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前景:(1)出国留学,本专业每年均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出国攻读硕士学位,他们走出国门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日本京都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多所世界著名高校进行研究学习;(2)工作就业,主要在城市建设与管理部门、铁路局、轨道交通公司、有轨电车公司、大型客运公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交通运输科研、规划设计、运输管理与教学工作。(3)国内深造,可攻读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方向研究生。每年有超过30%的毕业生通过勤奋学习取得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他们进入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深造。
2019届毕业生情况:就业率94.9%,国内外攻读研究生学位比例为38.5%。
培养目标:以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轨道交通人才,具备较宽广的电子技术及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信号与控制系统等学科基础知识,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突出,具有国际化视野、基础知识扎实、能力突出、素质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具备信号与信息采集、检测、处理、传输与控制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相关技术,能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及相近领域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设置: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分析与模拟电子技术(含实验)、数字电子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轨道交通信号基础、区间和车站信号与控制、通信电子线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轨道信号可靠性与安全性、无线通信。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前景:(1)出国留学,本专业每年均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深造,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进行研究学习;(2)工作就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区域的外企、国企和私营企业,比如三星、博世、百得、中国联通、东陵振动、苏州轨道公司等。(3)国内深造,本专业每年有超过20%的毕业生在国内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可攻读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研究生。
2019届毕业生情况:就业率97.8%,国内外攻读研究生学位比例为33.3%。
培养目标:以城市轨道交通牵引和供电为重点、交通电气与智能控制为延伸,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轨道电气工程、工业智能控制等方面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具有国际化视野、基础知识扎实、能力突出、素质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具备轨道交通电气与智能控制中某一学科方向的专门知识和相关技术,能在轨道交通电气与智能控制领域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设置: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电路分析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与逻辑设计、电机原理与拖动、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人工智能基础、轨道车辆牵引技术、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轨道车辆运动控制系统、DSP技术及应用、智能电网、车辆电气与电子系统、电力系统分析等。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前景:(1)工作就业,主要从事面向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车辆牵引、供电、电气控制技术及其装备的设计、操作、维护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以从事非轨道交通方面的电气工程、控制工程、智能电网等相关的技术工作。(2)国内深造,每年有超过25%的毕业生通过勤奋学习取得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他们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深造。可攻读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仪器科学与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方向研究生。
2019届毕业生情况:就业率98.1%,国内外攻读研究生学位比例为34%。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建筑环境为重点,以人工环境调控(轨道交通和地下空间)为特色,针对国家对建筑环境及轨道交通环境调控、安全和节能减排的重大需求开展专业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暖通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经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供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能源应用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组织管理、安全运行管理及系统安全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
主要课程设置:高等数学(一)(上、下)、普通物理学(二)(上、下)、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建筑环境学、建筑冷热源、流体输配管网、暖通空调、建筑设备自动化、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空调设备自动化实习实践、建筑火灾数值模拟实验、换热设备课程设计、空调工程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前景:(1)出国留学:本专业每年约有15%的毕业生获得出国留学深造机会,深造高校多为国外知名院校,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东京大学、杜克大学、哈佛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等。(2) 国内深造:每年有超过20%的毕业生通过勤奋学习取得继续攻读国内硕士学位的机会,保送或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深造。(3)工作就业:主要从事大型公共建筑、人防工程、轨道交通工程等建筑行业的供热、通风、空调制冷、净化、燃气工程等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等工作,就业单位有苏州轨道交通,江森自控、博世、美的、三星、大金、麦克维尔、朗诗、恒大地产、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三星、开利空调等。
2019届毕业生情况:就业率100%,国内外攻读研究生学位比例为28.2%。
●人才培养●
学院已经建立了完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智能交通科学与技术博士点以及交通运输工程学术硕士研究生和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学院已经建立了多个教学科研支撑平台。
部分学术讲座
部分学术论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学科建设情况一览表
硕士点 | 学科 | 学科方向 |
交通运输工程(学硕) 交通运输 (专硕) | 道路与铁道工程 |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
交通能源与环境 | ||
车辆工程 |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博士点 | 智能交通科学与技术 | |
科研 机构 | 苏州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 | |
苏州市轨道交通安全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 ||
苏州市轨道交通视频大数据云平台 | ||
苏州大学交通工程研究中心 | ||
苏州大学智能结构与系统研究所 | ||
苏州大学工业测控与设备诊断技术研究 |
●获奖情况●
学生学科竞赛种类繁多,主要有国际力学竞赛(亚洲赛)、“协鑫杯”国际大学生绿色能源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江苏省交通科技大赛、全国/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江苏省大学生知识竞赛。近三年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84项,省级奖项177项,总计261项。
部分学生获奖证书
●境内外深造、交流情况●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高校间交流与合作。2017、2018、2019境外留学人数分别为18、15、15人;攻读国内大学硕士学位人数分别为56、73、68人;国际本科生、研究生交流人次分别为15、27、10人。
韩国又松大学交流项目合影
境外合作交流一览表
年份 | 交流国家、地区及学校名称 | 人数 |
2017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程管理课程 | 1 |
台湾国立清华大学专业研修 | 1 | |
台湾国立清华大学专业研修 | 2 | |
台湾国立清华大学专业研修 | 1 | |
台湾中华大学专业研修 | 2 | |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春季学期交流项目 | 1 |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人才奖学金项目 | 1 | |
东京工艺大学项目交流与合作 | 1 | |
英国剑桥暑期学分项目 | 1 | |
赴台国立清华大学交流 | 2 | |
赴台湾科技大学 | 1 | |
新南威尔士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 | 1 | |
2018 | 2018春季赴台研修项目 | 2 |
2019春季赴台研修项目 | 2 | |
2020春季赴台研修项目 | 1 | |
2021春季赴台研修项目 | 2 | |
SAF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项目 | 1 | |
柏林工业大学工业4.0定制项目 | 1 | |
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江苏大学生海外文化交流项目(日本) | 1 | |
莙政学者暑期交流 | 1 |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夏季学分项目(翔飞) | 1 | |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交流项目 | 1 | |
日本访学(早稻田大学)冬季奖学金项目(翔飞) | 1 | |
韩国文化体育交流 | 10 | |
英国剑桥大学暑期学分研修项目 | 2 | |
中国大学生赴日名校奖学金研学课程(翔飞) | 1 | |
2019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期项目 | 1 |
新加坡国立大学冬季项目 | 1 | |
柏林工业大学工业4.0定制项目 | 1 | |
日本访学(早稻田大学)冬季奖学金项目(翔飞) | 1 | |
英国剑桥大学暑期学分研修项目 | 1 | |
国际状态监测学会\新加坡无损检测学会 | 1 | |
美国交通运输研究会 | 1 | |
美国人工智能协会 | 1 |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9夏校 | 1 |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暑期学分研修项目(SAF) | 1 |
●优秀教师、学生及校友风采●
优秀教师代表
基本信息
姚林泉,教授(3级),博士生导师,现为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198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1988年、1996年在兰州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1983年至1998年在兰州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98年至2001年在香港大学从事合作研究;2001年至2003年在新加坡-麻省理工联盟(Singapore-MIT Alliance)(在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各一年)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至今在苏州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3至2008年在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8年在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
主要成绩或事迹简介
1、学术科研:
主要从事计算固体力学、结构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压电智能弹性结构的力学分析及其主动控制;有限元方法和无网格方法及其在力学中的应用;轨道车辆-轮-轨耦合动力学分析等。主持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已发表科研论文一百多篇,主编教材一部。现为国家自然科研基金评审专家;苏州市力学学会理事;江苏省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力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曾获得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江苏省优秀力学工作者;江苏省力学优秀教师奖。
2、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注重本科生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讲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课程。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和国际工程力学竞赛,取得了很好成绩,获得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
优秀学生代表
基本信息
姓名:黄蕾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97年12月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入学时间:2016年9月
就读专业: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主要成绩或事迹简介
1.专业学习
GPA:3.9/4.0
专业排名:1/52
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2.学生工作经历
曾任苏州大学宿舍管理与发展委员会内务部副部长
曾任苏州大学学生会互助维权中心干事
曾任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学生会体育部干事
曾任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2016级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文体委员
曾任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2016级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学习委员(连续三年)
3.获奖情况
学习科研方面:
2016-2017学年获江苏省第十四届高等数学竞赛二等奖、苏州大学高等数学竞赛二等奖、苏州大学朱敬文奖学金、苏州大学学习优秀特等奖、苏州大学创新创业二等奖、苏州大学综合奖、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女子800米第二名。
2017-2018学年获国家奖学金、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江苏省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苏州市RIGOL杯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苏州大学学习优秀特等奖、苏州大学创新创业特等奖、苏州大学综合奖。
2018-2019学年获2018年度苏州大学“䇹政学者”称号、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三等奖、苏州大学朱敬文特别奖学金、苏州大学学习优秀特等奖、苏州大学创新创业特等奖、苏州大学综合奖。
学生工作方面:
2019年苏州大学学习科研标兵
2019年苏州大学三好学生标兵
苏州大学“三好学生”称号(连续三年)
4.科研经历
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苏州大学“䇹政基金”项目《城轨穿越功率动态消纳下柔性分区供电技术研究》,以优秀等级顺利结项,指导老师:王俊、杜贵府
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参与苏州大学第二十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基于激光雷达技术的智能交通》,指导老师:郑建颖
5.论文发表
黄蕾,杜贵府,王俊,田静. 城轨回流系统排流与钢轨电位控制动态仿真研究[J]. 铁道标准设计,2019, 63(10):152-158.
黄蕾,杜贵府,王俊. 城轨供电系统全模型下动态仿真平台设计研究[C]. 2018年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年会,江苏,苏州,2018.11.2-11.4.
优秀校友代表
基本情况
王妤岌 苏州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2008级本科毕业生 中共党员
个人信条:为学之识,固在践履
教育背景
2008~2012苏州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运营管理专业 (本科)
2012~2015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 (保送,硕士研究生)
社会工作
2008~2009年担任08运管团支部书记
2009~2010年担任轨道学院团委宣传委员
2010~2012年担任轨道学院新生班主任助理
2011~2012年担任08运管班长
2012~2013年担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学生第二支部党支部宣传委员
2013~2015担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学生第二支部党支部书记
科研活动
【本科期间】
1、吴江规划局,吴江滨湖新城单轨交通建设可行性研究,主要参与,完成需求预测基本数据整合
2、苏州高新区规划局,苏州高新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一般参与,参加现状问题分析及公众调研
3、张家港保税区规划局,张家港保税区综合交通规划,一般参与,参加现场调研
4、苏州规划局,2011年苏州城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一般参与,协助苏州规划编制信息中心完成城区交通流量调查组织
5、苏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项目《机动化背景下苏州大学校园交通优化策略研究》,项目负责,完成项目主体研究并进行成果汇报
6、苏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项目《苏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沿线房地产开发增值效应研究》,项目负责,完成项目主体研究并进行成果汇报
7、苏州高新区规划局,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规划,交通调查负责
8、苏州轨道交通公司,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4号线及其支线工程可行性客流预测,一般参与,完成部分需求预测
【研究生期间】
1、国家住建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规范》编制,主要研究,参与公共交通规划指标专题研究、成果汇报、条文撰写
2、国家科技部,973课题《公交主导型多方式交通网络的协同机理与耦合理论》,主要研究,参与网络宏观规划层面机理研究
3、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加快推进江苏省客运换乘体系建设调研,主要参与,完成调研报告撰写
4、江苏省运输管理局,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参与不同类型城市公交发展适宜性分析
5、湖州南浔区交通局,南浔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综合规划,项目负责,统筹项目进展并完成成果汇报
6、湖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湖州高铁汽车客运站启用方案研究,项目负责,参与实地调研、数据分析、需求预测及成果汇报
7、长兴县交通运输局,长兴县公共交通综合规划,主要参与,完成需求预测及线网规划
8、湖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湖州市区公共交通综合规划,一般参与,参与文本撰写
科研成果
苏州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科迪石化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作品名称:《苏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沿线房地产开发增值效应研究》
苏州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科迪石化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作品名称:《机动化背景下苏州大学校园交通优化策略研究》
第十四届COTA国际交通科技年会论文 EI检索
A method to evaluate equity of bus spatial availability based on the Demand-Supply-Inconformity indicator
城市交通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015年第2期 p55-62
《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片区差异性分析》
2015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
《基于通勤特征分析的中小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策略》
2016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
《需求导向的公共交通发展策略研究》优秀论文
奖项荣誉
【本科期间】
获国家奖学金、苏州大学精神文明专项奖学金、苏州大学社会工作专项奖学金、连续4年获苏州大学人民综合奖学金一等奖、连续3年获苏州大学朱敬文奖学金
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三好学生、苏州大学优秀毕业生、苏州大学创先争优“三最三星”之“大学生服务之星”、苏州大学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苏州大学暑期实践先进个人、苏州大学优秀团干部、苏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苏州大学三好学生标兵、连续4年评为苏州大学三好学生
【研究生期间】
获江苏交通院奖学金、连续2年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评为东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东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共产党员
发展方向
2015研究生毕业后选调为南通市优秀青年人才,现为南通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科级职员
经验分享
把握好青春的馈赠
4+3+3,这是我成长的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4年的大学生活是一场青春的盛宴,也是一次跌跌撞撞的旅行。把握好青春的馈赠,不负韶华,你准备好了吗?
●学院云讲堂●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c31030r3m6i
●走近轨道交通学院●
所在校区:阳澄湖校区
咨询电话:0512-67501978、0512-67504389
(传真)0512-67601052
学院微信平台二维码
金秋十月
期待在轨道交通学院
遇见你
及时 准确 用心
在苏大相遇
与苏大一起前行
续写无悔青春路
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寄语苏大毕业生
熊思东校长在2020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 “苏小招”在行动
主题策划/苏州大学招生就业处、
“苏小招”招生宣传志愿者协会
素材来源/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
编辑/王凌云